满眼菩提树,心似满月明

满眼菩提树,心似满月明

破卵倾巢散文2025-04-07 23:34:46
因为读《一日沙门》而知道作者是马明博;因为到【新散文论坛】而知站长就是马明博;因为有幸认识结交了马明博先生而对于禅意有了更深的感悟,令我更信凡事有缘。人有人缘,大千世界能相遇就是缘,能交友真的是一种缘
因为读《一日沙门》而知道作者是马明博;因为到【新散文论坛】而知站长就是马明博;因为有幸认识结交了马明博先生而对于禅意有了更深的感悟,令我更信凡事有缘。人有人缘,大千世界能相遇就是缘,能交友真的是一种缘分,且而是缘分不浅。文有文缘,能读到一本让自己受益的书就是有文缘,能解读透其书得有感悟,真的是有很深的文缘。读过马明博的散文很多,零零星星也曾有过评论,但是印象最深、最能打动我的还是《一日沙门》。《一日沙门》一书,共录入了马明博散文随笔74篇,分为6辑——学习微笑;一日沙门;饮茶的滋味;善男子,善女人;恒河之沙;护生话集。分别从人生、世相、茶道、禅意等方面抒发感悟,探讨人生的意义,展示给我的是一个恬淡且丰盈,静美而润色的精神世界。这就难怪《一日沙门》的阅读群体能集“老、中、青、少”,至少在我们家就是实例——我老父老母爱不释手,我儿子也能如阅随手而得的杂志那样接受。
马明博,禅和子,品茶人,文字客,云游者;新散文论坛站长。著有《天下赵州生活禅》、《一日沙门》等。主编有“文化名家书系”(多种)、茶文化丛书若干、新散文网站作品集多册。通过这个简单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他的精神生活状态。因为没直接采访的机会,我虽为记者,但还是无从把握他从河北的文化重镇沧州来到北京以后的心理变迁,能了解到他的文化状态和心灵状态并未改变的,那就是对于禅宗的既往不变,以一概之的崇敬和信仰,佛学的精神奠定了他最基本的文学趋势。
我虽然写过不少评论,但要为马明博先生写评论,心里存有忐忑不安的成分是肯定的。为熟悉的朋友写评,即使不得要领,也能根据平时的把握说出其一二三,而为明博先生写评,则是对于先生的精神特质实在是陌生,或者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何况像明博先生这样对于中国的“新散文运动”有贡献的人物,其精神特质和创作走向,一直令我无法唐突下笔……然而同样对于佛陀的信仰一直在鼓励我,再之是明博先生的谦和及具有的大家风范鼓励我——“你怎么写都没有关系,以你真实的感觉写你的文字就是”使我终于有勇气去解读明博先生《一日沙门》。我在解读过明博先生和他的《一日沙门》过程中,明博先生大宏大量,大智大巧的品格和处世心态,对于明博先生精神世界把握的日益清晰起来……

一、《一日沙门》,生命的喜悦
禅悟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禅悟者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状态?在我尚未和马明博先生深入探讨之前,一切仿佛是朦胧的,是在处于不太自觉的状态下,而随着读经敬佛,渐渐深入了这个清洁恬静的精神世界。了解到即使是做“一日沙门”,对于生命也是相当有意义的。所谓“一日沙门”,意是指做一天僧人。我喜悦地感觉到马明博先生正是怀揣一颗虔诚之心,十分珍惜这样一次“短期出家”的机会,并记录了人生最为难忘的时刻——剃度、着衣、受戒、托钵直至返回红尘的种种感受。
当我读了《一日沙门》里的部分文章以后,仿佛找到了他的精神支点了。一个人活在当下社会,第一要务不是在于技巧,而是在于态度,在于他对当下生活万象的态度。对于明博先生而言,他的态度集中地表现在《一日沙门》的恬淡和深刻上,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万物的把握,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等等,一一呈现在这部《一日沙门》之中。只要你认真寻找,生活中让人修炼的机会无处不在。通过读《一日沙门》,让我懂得无论怎么的生活境遇,应该学学明博先生他所说:“做一天和尚,并不只是撞一天钟这么简单,即便只做一天和尚,也要依据所发的初愿,以平常心,做本分事,该起则起,该卧则卧,保持心境平和,既不急躁,也不懈怠,在清净快乐之中平平稳稳地一步步走下去。”
我们生活在当下现实社会里上,亲情当然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也是《一日沙门》这本书最感动我的地方。他在《父子情深》、《那些忧伤的碎屑》两篇文本中,讲述了他与父母亲之间的往事,字里行间汩汩流动着父母亲的护犊之情,还有是他对父母亲的深深之爱。当他母亲最终因病在医院去世,他心痛无比而写道:“阴沉的天,迷蒙的雨,冷冷的风,一路颠簸的货车,回家的路。露天的货车厢里,我的怀里抱着我睡着了的娘。一路颠簸,一路摇晃。雨点洒落在娘的额头上,我不停地把它们抹掉。风吹进我的眼里,吹出那么多泪水。风能吹动娘的睫毛,却吹不醒娘的眼睛;风能吹乱娘的头发,却吹不开娘的笑容。我握一握娘的手,冰凉,我把娘的手塞进我的衣服,贴近我的胸口。我用我的体温温暖她,希望她醒来,好伸手抹去我脸上的泪水。我在不停地喊着——娘啊,记着你的路啊,咱回家啊……”读着这段发自作者肺腑至情至性的文字,我泪如雨下。父母的爱,恩如大海,无以回报。为人子女者,也许会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心想等自己有钱有闲了的时候再去好好地孝敬父母,可是,父母不会在原地等着你,岁月会让他们老去,不知哪一天就带走了他们。珍惜与父母共处的时光,有老可养、有老可敬尽孝,真的应该是我们最大的福!
客观地说,明博先生不是彻底的出家人,他是处于出家和居家之间的修炼者,与众多修炼者不同的是,他没有真正不闻“窗外事”,只是不计较个人的名利是非得失,他计较的是当下众生的文化生存,关心的是能不能通过文字,对于解放人的灵魂解放起到一点作用。他的努力是我想到了弘一法师以及他的徒弟丰子恺先生,弘一法师决绝的皈依态度是无需说的,我想说的是他的弟子丰子恺先生终生为了一个承诺而为老师画《护生集》八卷,直到了生命将要结束时候,恰正好完成画卷。他的漫画就极有味道,画境和人境是一致的,有句话叫做“以心灵为命”,可刻画丰子恺先生的为人为画之状态。丰子恺先生是旧文化里盛开的美丽之花,因为由于他对承诺有如此专一,使我想到了先生在“出世”和“在世”所坚持的信仰,以及终生付出的努力,确确实实令人肃然起敬。
明博先生的《一日沙门》,对于五四运动以来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直至到新世纪之初才得以释然,可见明博先生的努力可称是中国有责任感的文化人之一。这引发我想到了“东方精神”这个词语。何为“东方精神”呢?在我对“东方精神”理解中,应是性与情交融的精华亮相——理性、儒雅、含蓄、聪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