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红叶

秋风红叶

不次散文2025-08-09 16:23:51
九月的风霜抖落出一个红彤彤的秋天,苏轼在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中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可见在苏轼眼里,秋色和春光一样迷人。然而人们总喜欢把苍凉、萧瑟和秋天联系在一起。其实秋天并不意味着
九月的风霜抖落出一个红彤彤的秋天,苏轼在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中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可见在苏轼眼里,秋色和春光一样迷人。然而人们总喜欢把苍凉、萧瑟和秋天联系在一起。其实秋天并不意味着萧条,枯黄也不是秋天的主色调。红同样是秋天的色彩,杨万里在他的《秋山》中写道:“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杨万里看到的秋天色彩,和春天一样斑斓绚丽。
红是大多数中国人眼里的吉祥颜色,红象征着勃勃生机,显示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春天的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夏天的红。杜牧在他的《山行》里写出了秋天的红。“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杜牧眼里,秋天的红更胜过春天。那是因为秋天的红是历经风霜洗练出来的,是顽强不屈的生命色彩。“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才是真正意义中的秋色。
文人把秋天的红叶当作一种精神象征,用来寓意经风雨而不倒,历艰辛而弥坚的心志。电影《远山的红叶》,写的正是一位基层纪检干部,从红叶下开始,到红叶下猝然离去的短暂生命历程。赋于了秋风红叶疾风劲草般的高尚精神品格。
经霜的红叶,象征着一种历久弥坚的精神,因此常被用来作为传递情谊的信物。旧时文人笔记中颇多“红叶题诗”的故事。晚唐范摅的《题红怨》中,说到唐宣宗时舍人卢渥偶临御沟,得一红叶,上题绝句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将此红叶归藏于箱。后来宫中放出宫女择配,卢渥喜得佳偶。洞房之夜方知该女竟是当年题叶之人,正所谓“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晚唐孟棨的《本事诗》中也有一则与之类似的故事,说的是中唐诗人顾况在洛阳期间,曾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流水漂来一片红叶,上有题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随即和了一首,亦题叶上,泛于波中。诗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日余,有客来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一诗,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愁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可惜顾况没有卢渥的运气,更无法解开“叶上题诗寄与谁”的心中谜团。
秋天的红叶,与渐见凋零的枯枝败草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很容易触动被压抑的奔腾情感。许浑在他的《谢亭送别》诗中写道:“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的江面上,灿烂如火的红叶,奔腾而下的激流,钩起了他起伏跌宕的离愁别绪。2010满天风雨中的青山红叶,使人联想起那些饱经风霜后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的顽强生命。秋色不仅醉人,而且能使人有所启迪有所醒悟。
一场秋雨过后,远山近水都被笼在水雾之中,朦胧中的景色,婉约淡然中倍添清韵。经霜的红叶,带着季节的哀怨,在秋风中飘落,秋天也是一个容易引人伤感的季节。岁月的风霜,年复一年,染红了枫叶,染白双鬓。
秋少了夏日的噪动,夜凉如水,人在静谧中感念苍生。春去秋来,岁月悠悠,窗外的风吹落了树梢的红叶,想起了它们曾经的欣欣向荣,却终归逃脱不了零落成泥的归宿。不禁心生叹惜:落红湮灭秋光里,捐却残躯为护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