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的声音都有情
晨曦下,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闪烁着雾气的精华,是昨夜和今晨告别时眼泪,它也是那么忧伤。淡淡轻雾似一方少女的白纱巾,在晨曦照射下渐渐地远离大地和山峰。远处水流声的娇喘,轻风在安慰河流。当天地处于半梦半幻之间
晨曦下,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闪烁着雾气的精华,是昨夜和今晨告别时眼泪,它也是那么忧伤。淡淡轻雾似一方少女的白纱巾,在晨曦照射下渐渐地远离大地和山峰。远处水流声的娇喘,轻风在安慰河流。当天地处于半梦半幻之间,日月就在这个时候轻言细语话别,星星在迷雾里悄悄地知趣地退去。寂静的黑夜让给了声音喧闹的白天,这样的情景重复了亿万万年,是自然,是规则,天道法则。寂静和声音的轮换轮换了地球的生活,今天淡化了昨天,明天又催促着今天,还有没有尽头的后天,以及后天的后天,因为明天老有明天,声音和时空占据了永远。声音守候着花开的瞬间,为了开启另一扇没有打开的心灵之门,在声音的近处开辟一个安静的时光空间,从此生命再不孤单。思绪随意游玩在江南的河畔,驰骋在北国的高原,探险沙漠的荒凉和秘密。思绪在江南河畔找到了柔情的源泉,在北国高原驰骋出激情高昂,在荒凉里惊奇地发现荒凉只是掩盖远古的文明。
江南小调委婉清丽是其独特的风格,浓缩了公元前十三世纪以来的诗情画意,展现了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完美的结合。感情的抒发悠远绵长,在人们心中旋来旋去,虽不强烈却余波荡漾。用吴语唱江南小调,就能找回已经在现代汉语中消失的古汉语特点。一首用吴语唱红了大江南北的太湖美,它的魅力能把发怒的人引入到太湖心灵荡漾,仿佛游览了太湖的美景,就把怒消气散。在赞美祖国湖泊的同时也陶冶了心灵开发了心智。
北国的马头琴长调是蒙古族常年以来积攒的精粹,要想听到最纯真的蒙古长调,还得去蒙古包里,在吃着烤羊排喝着马奶酒的氛围下,品听着被誉为天籁之音,一个人同时发出两种以上的声音。音色特征和表现方法堪称人类声艺术的一绝,迄今为止,世界上惟有蒙古族会用这种方法发音唱歌。蒙古族马头琴和长调,以悠扬的曲调可以把你带回成吉思汗的年代,战马的激昂,刀剑的闪光都浮现在你的心灵上。激情的,悠扬的,悲伤的,欢快的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草原的芬芳,在夜的苍穹中传来,哪都是蒙古族人民的情怀。马头琴本身就带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那金色的阿拉腾敖拉山麓,有一个银色的月亮湖。湖畔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小牧民,名字叫苏和。王爷打听到他养了一匹追风的小白马,巧取豪夺不成,最后用毒箭射杀了白骏马,白骏马忍着毒伤跑回了苏和的毡房,因箭伤过重死在了自己主人的面前。苏和按照死后的白骏马托梦意思,用它的皮、骨、鬃、尾做了一把琴,仿造白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安装到琴杆最上端。这就是马头琴的简单的传说。听过马头琴声的人不知道马头琴的传说,可是一大遗憾。马头琴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但是死了的白骏马的皮、骨、鬃、尾还一直伴随着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主人的哪把马头琴都是一样的叙述。因此蒙古族人民认为马头琴是有灵性的,白骏马的魂一直陪伴马头琴。
戈壁沙漠的荒凉却延伸着古丝绸之路,驼队的铃声曾经荡涤着这里的沙尘。驼铃的叮当声,叮当出一条连接西方的丝绸之路。在风霜雪雨,烈日暴晒中的叮当声演奏着祖先的向往和实现,单调的叮当声传播出中国的文化和文明,引进来的是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人说音乐没有国界,其实音乐包含在声音中,应该说美好有情的声音没有国界。美好的声音是全人类的共同享受,音乐会就是通过美好的声音和人们心灵交流,美好的声音也有情。声音把思念送给远方,声音把友情送给心灵,声音把忧愁释放后淡化,声音的激情鼓舞人心,声音的委婉述说着衷情,声音宣布了人类愿意和地球共存,声音还有山河的回应,声音调节着风调雨顺。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