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兵法杂文2025-03-29 11:35:02
本众所周知,“招生难”是职业教育一大困扰,它不仅造成职业教育的结构性短路,而且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更给学校的生存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最底层的职业中学更是首当其冲。尽管这些学校的教师、领导在每
本众所周知,“招生难”是职业教育一大困扰,它不仅造成职业教育的结构性短路,而且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更给学校的生存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最底层的职业中学更是首当其冲。尽管这些学校的教师、领导在每年六、七月份的招生大战中“跑断腿、磨破嘴”,“千辛万苦、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可仍收效甚微,“招生难”带来的无序竞争、恶性循环和诚信危机几乎把人们的战斗意志消耗殆尽……敢问路在何方?职教人常在奋斗中思考,在思考中奋斗。虽不得要领,但仍锲而不舍。“陈仓职教现象”如一缕清风拂面而来,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一个刚刚成立两年多时间的新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由原来的三四百人一下子猛增到近两千人;毕业生供不应求,提前毕业(社会实习的另一种形式)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春季招生各专业均爆满,最多的达八个班近五百人;学校处处告急,住宿、吃饭、教室、教师、实习,甚至连上厕所、接凉水、打开水、上下楼梯都成了问题;学校不得不在校门口书写大幅告示限制报名;每增加一名新生必须由主管校长签字批准;就这样仍还有许多人找朋友、托亲戚、寻领导要求来校上学;来校参观取经的兄弟学校的教师、领导络绎不决;学校先后荣获省级“陕西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先进学校”、市级“平安单位”、“学校管理百校行活动先进学校”以及区级“治安模范先进单位”等60多项殊荣……这一反常的现象奇迹般创造了职教史上的不少第一,被人们称为职教界的一匹“黑马”,它给人的思考是多方位的——
一、组织上的大支持
1、政府部门:社会氛围的营造者
宝鸡市陈仓区职教中心是由区政府创办,区教育局直属的一所集学历文凭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职业资格培训为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是区政府命名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中心。
建校伊始,区委、区政府就高瞻远瞩、统筹协调,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反复论证,达成共识。明确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做到“四个服务”,即“职业教育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同时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实施社会就业准入制度,即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必须在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响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此作为定位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由于认识明确,措施得力,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一个全新的职教中心悄然出现在陈仓大地上。地方政府在舆论导向、政策调控、统筹协调、资金筹集、经费投入、社会参与、体制改革、办学格局乃至于校址规划等等方面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等部门领导多次深入现学校现场办公,检查、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在陈仓,职业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培养一人,全家脱贫”已成为陈仓老百姓的共识。政府的全力支持,部门的鼎力相助,群众的竭力配合,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主管部门:优良机制的创建者
作为主管部门的陈仓区教育局大出着眼、小处着手在全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职教中心的创建既是体制改革的新尝试,也是职业教育资源的大整合。
一是引导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二是资源上的大整合。把原有的赤沙职中、县功职中、工业学校、周原职中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加以整合和充分利用,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型界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优化学校布局结构,防止了职业教育资源流失。
三是减政放权,宏观调控,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了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能力。保障了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籍管理、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为学校自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增强了学校的自身造血功能。
四是在资源的整合上,更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方面首先是选一名好校长,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叶圣陶先生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陈仓区职教中心的校长白哲文同志以其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教育科研的自觉性,思维方式的超前性,终身学习的坚韧性在2003年的盛夏担当起了振兴陈仓职教的历史重任。这是一位做事认真负责、工作踏实、作风严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教育界的行家里手。他曾在基层从事教学工作,后任教育局团工委书记、辅导员、团县委、县青联常委、局党委委员、县公关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县教研室书记、副主任等职。因工作出色,曾被全国少工委、国家教委等上级组织受奖30余次,其先进事迹材料曾被《陕西日报》、《宝鸡教育报》和团省委、少工委主编出版的《奉献求实创新》发表收编。一个出类拔萃的领导,自然带出一个重事业、轻权利,重情谊、轻名利,团结务实,勤政高效的好集体、好班子。事实证明局党委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育局优先考虑职教中心,给以政策上的倾斜。采用调动、培训、聘请、借用、兼职、转任等方式,切实为职业教育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保证了师资队伍政治过硬,业务扎实,技能精湛,资源配置合理,年龄结构适中,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五是践行“三个代表”,达成多方共识,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倡导行业自律,维护社会形象,使职校招生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教育局针对职校招生的利益驱动,无序竞争,造成恶性循环,引起诚信危机的实际,提出了践行“三个代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要求不论是生源学校,还是职业中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