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湘评论》中的梁彭

读《新湘评论》中的梁彭

馆丈杂文2025-08-27 05:01:56
很少读政治性比较强的文章,包括杂志与书籍。当然,并非是说政治如战场,让女人走开。尽管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中,明明排除了女人的,不过我仍把自己当那么回事儿。包括《半月谈》曾经也读得很认真。
很少读政治性比较强的文章,包括杂志与书籍。
当然,并非是说政治如战场,让女人走开。尽管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中,明明排除了女人的,不过我仍把自己当那么回事儿。包括《半月谈》曾经也读得很认真。所以,读什么样的作品,似乎与身份、年龄、地位以及性别都没有多大的关系。尤其像我这种女人,虽算不得爱好广泛,但什么事儿也想知道一点点的人。
手头一本《新湘评论》是偶尔所得。以前家里除了与警察有关,与办案有关,与法律有关的报刊杂志外,其余的就是与教育有关,与教学有关,与文学有关。即这些东西融合了我和老公两个人的职业特点。刚开始迷上电脑时,我订了不少电脑方面的报刊杂志与书籍。
而这本《新湘评论》自然与老公有关。当他拿回家,读得最多的却是我。最初吸引我的不是是的,而是有关湖南方面的诸多内容。读罢那些党政领导们的关于决策及成就方面的文章后,我最为欣赏的莫过于梁衡与彭学明的文章。
喜欢读梁衡的文章首先是因为其短。其一是题目短,三五个字的题目,简单明了,在众多冗长而复杂的政论时事及文中,尤为醒目;其二是文章短,他的杂评观点明确而内容丰富,篇幅却并不很长。如他的《权与德》,首先明确“德”的概念后,再将“德”与判断官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再延伸到权,纵观历史上由毛泽东到现在的官员,提出“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的观点,再从道德的角度来解读近年来官场的变化,最后用孙中山的遗言,设想小平同志如若在世时的感慨,给现在的官员们以警醒。没有繁琐的论述,也没有严肃的说理,在平静的述说中,实事求是例证里,自然地引出论点,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笔法老到而意味深长。
为什么喜欢彭学明的文章?刚开始接触这本杂志时,根本就没去读彭学明的《娘》。也许因为这个娘实在太普通且普遍了吧。普天之下,没有谁没有娘的,即使孤儿,他也有娘,只是他的娘去世早,没有尽过一般做娘者的责任。包括我们自己,也是有娘的。即常人所说的那个“儿时最离不开,长大又最讨厌的人”,是那个最爱管着你,又最喜唠叨你的人。说实在的,只要自己翅膀硬了,大多数的人,特别是男孩,很少有不讨厌自己的娘亲的,却又很少不疼爱自己娘亲的。
所以,当我在目录上接触到这个题目时,我扫了一眼后,很快地跳过去了。第二次,则是无意中翻到了那篇文章,读了几段文章,与其说我被文章的内容所吸引,还不如说我对“娘”带着“我”一次又一次嫁人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嫁再嫁,在那个时代应该是一种耻辱,难道“娘”就没有羞耻感么?
越往下读,问题越多,兴趣越浓,以致到最后,我已欲罢不能了。那时读的是连载一,后来连载二,连载三,连载四,我已经放不下了。牢牢记住了“彭学明”这三个字,牢牢记住了“娘”这个随处可见的身影。这样的娘在别人眼里越是下贱,可随着我对她的了解却越感觉到她的伟大了。及至读到连载四,看到娘亲半身不遂却还一步一挪地去缮粮时,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泪流满面地读着,读到“我”因为自己没考上大学,而对娘“横眉冷对”、“恶语相向”,“大发雷霆”,“暴跳如雷”时,令我气愤不已;而娘的隐忍,娘的宽容,娘的劝导,又让我感受到了娘的无私与伟大……
一个平凡的“娘”,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一个时代的历史,在作者的笔下如此鲜活而令我感慨万千。难怪我欲罢不能。
当然,这本杂志里所有的文章我都读过,只是大多的是略读,而自己喜欢的则精读罢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