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永远的酸葡萄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永远的酸葡萄

倒持太阿杂文2025-04-18 06:54:15
200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名花有主,被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领去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又没有中国作家的份;岁岁年年人不同,中国作家的心态这回彻底转变过来了,再也不像往年那样遗憾、懊恼和愤愤不平,倒是认
200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名花有主,被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领去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又没有中国作家的份;岁岁年年人不同,中国作家的心态这回彻底转变过来了,再也不像往年那样遗憾、懊恼和愤愤不平,倒是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值个鸟,托尔斯泰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不同样名垂千古?这样想很好,够不着的葡萄当然是酸的,只有认定它是酸的,才不闹心,认定它好吃,你又够不着,不是存心与自己过不去吗?
但是,叶诗人直接了当地下了定义:在上个世纪的文学世界中,勒•克莱齐奥属于二、三流作家。这就有点不大好了,这话也透露出一个很让人担心的信息:中国作家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还够不着诺贝尔文学奖。
很早的时候,我们就习惯于将人分成三六九等,每一等中,有分为若干个级别。同样是做奴才,其地位也各不相同,有有脸的,有没脸的。《红楼梦》里宝二爷的丫头就有红多讲究,房内的地位高于外面的,贴身的地位高于没有贴身的,递茶递水的地位高于打杂跑腿的。打杂的丫头小红瞅着没人,给宝玉递了一钟茶,秋纹、碧痕心中就不自在,兜脸啐一口,骂她:“没脸的下流东西!”
老祖宗的把戏我们岂能不继承?于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有了许多级别,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嘛。公务员有省部级、厅局级、科级和科员;医生有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和医士;作家当然应该有一级作家、二级作家和三级作家。否则的话,成个什么体统?我有这样一个假设(仅仅假设而已,绝对不可能出现),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将诺贝尔奖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作家,中国文坛就有大腕站起来,兜脸啐一口,骂他:“没脸的下流东西!”
文学创作需要冲动,这种冲动只能是情感表达的冲动,如果你一铺开稿纸就仿佛听到嘶拉嘶拉的钞票声,就仿佛脑袋上已经戴上了一级作家的桂冠,那你肯定写不出好的作品来。
中国的文学奖既多且滥,多年来形成了这样的程式:一等奖是大领导或者文学大腕的,还可能是那些个钱多得砸死人的主的,二等奖是有身份的人或者这次活动出了不少银子的主,没有名气一穷二白的作者,尽管文章写得花一样,也只配混过优秀奖或入围奖什么的,侥幸弄个三等奖,那准是祖坟上在冒青烟。
你有身份或者有钱,愿意附庸风雅的话,我们的文坛能将你包装成文学大师,并且不用你动脑筋写只言片语,不信的话,咱们打个赌怎样?
其实,这些个戏法只能蒙局外人和自己,局外人哪关心你是不是什么牢什子文学大师,严格来说只蒙得了自己。哪有什么一级作家、二级作家的说法,要区分的话,只有一流作品、二流作品、三流作品。中国的所谓一级作家同样写三流作品,估计他们写的三流作品比他们所认为的三流作家多得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