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读书札记三)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读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暑期再次读了一本他的“小说合集”,包括了他的几个中篇,其中有《挪威的森林》,还有长篇《寻羊冒险记》。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无须我罗嗦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读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暑期再次读了一本他的“小说合集”,包括了他的几个中篇,其中有《挪威的森林》,还有长篇《寻羊冒险记》。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无须我罗嗦地介绍故事情节了。村上的作品,故事情节倒不是很吸引人,我爱读他的小说,完全是因为他的语言风格太有魅力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笔洗净铅华却又玲珑剔透,行文流畅传神,读之犹如山间清亮亮的小溪淙淙流过心田,那种明快清朗的风格足可以同世界语言大师相媲美。笔法虽有点欧化的痕迹,但整篇文字中弥漫的情绪却是古典而浪漫的,充满诗情画意和象征性,这一点给了我极大的阅读美感。
村上的小说总是用他那传神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我们带进故事的情境当中去,那种情境烘托常常领着我与他一起去“呼吸草的芬芳,感受风的轻柔,聆听鸟的鸣啭”去领略“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这样的抒情格调,给人难以比拟的审美享受。同样是日本文学大师的大江建三郎,虽然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却不喜欢他的叙事风格,整个阅读过程中仿佛是让人不断地与噩梦打交道,没有阅读的美感,让你很难走进他小说的宏伟境界中去。在阅读欣赏上,看来我还是脱离不了小家子气,我想,自己是只蚂蚁就不想去啃大象。
除去语言风格独树一帜外,我喜欢村上小说文字中营造的氛围,始终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孤独,无奈和伤感。小说表现的并非只是某个人的精神失落,而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失落,正是物欲扬起的漫天灰尘,罩住了人性的光辉。小说象征性地推出一组组人生镜头,传达出现代都市人的焦虑、苦闷、迷茫和悲凉——《挪威的森林》中直子原来的男友木月的自杀,直子后来患有“精神隔断症”和“自我封闭症”,都准确地传达出生活在日本繁华都市里的青年男女那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和那种无可救药的孤独,无可排遣的空虚,无可言喻的怅惘。
而主人公的这种孤独和空虚由又不等同于完全的消极和堕落,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始终怀着对濒于瓦解的精神家园的伤怀和修复,或者说是在光怪陆离喧嚣浮华的尘世中,为我们平静而执着地守护着一小块精神家园,就像《挪威的森林》中“我”守护直子窗口那微小的一片光亮一样。使人们不至于在都市迷情中彷徨和沉沦,为人们已经贫瘠焦渴的心田徐徐注入丝丝营养,洒下滴滴甘霖,它亦如一首永远在天边回荡的牧歌。
置身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都市青年充满失落失重感的心境,应该是村上春树创作的主线,作者以一个最后的精神家园守护者的姿态点化着他们的情感方式和生命态度。同时又为他们拾回破碎的青春之梦,让他们重新踏上自己的情感曾经流淌过的河床,走出那片凄冷的森林,在精神的废墟上聚拢起零星的希望之光。
我喜欢村上春树笔下那种不失悲天悯人的温情中透示出的哲理感悟和人生体验,以及文字中显现出的那种倜傥不群的卓越文学品位,看他的书,我总能在其文字中找到一种审美愉悦和深层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