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描写多恶俗,皆因作者功利强

美女描写多恶俗,皆因作者功利强

回空杂文2025-04-09 23:11:56
说实话,很多描写美女的文字都让读者看了很无语,但作者却显然自我感觉好得一塌糊涂。近期有两类书执着于此:情感和官场。前者很难跳出美女帅哥的囹圄,于是每换件衣服就要从头到尾描写一遍,不是宛如天仙,就是出水
说实话,很多描写美女的文字都让读者看了很无语,但作者却显然自我感觉好得一塌糊涂。近期有两类书执着于此:情感和官场。前者很难跳出美女帅哥的囹圄,于是每换件衣服就要从头到尾描写一遍,不是宛如天仙,就是出水芙蓉,即使创意清新也难敌写法老土。而官场笔记,主要角色总不乏酒桌交际花、商场女强人、领导女秘书,于是各种档次不高的写法争奇斗艳,不是大红的旗袍,就是头顶一朵大花,把读者雷晕。(02月04日 来源:北京晚报)。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有着深深的同感。的确,在一些很流行、很时髦的情感小说和官场小说中,不是以美女为主角,就是用美女做调剂,是无美女不小说。但看多了之后,就发现这些美女都有着相同的美貌,都有着相同的性格,都有着着相同的作派,连撒娇都是相同的,连献媚都是一样的。不外乎是搔道弄姿,不外乎是情色挑逗。而她们这样做的目的也差不多,不是想把众星捧月的帅哥追到手;就是想与身价亿万的富翁共枕眠;再不就是欲成为手握重权官员的“如夫人”。不同的是搔道弄姿时的媚态差别,情色挑逗时的手法区别,还有不同的名字和身份。
第一次看还有点新鲜感,第二次看就感到庸俗,第三次看就非常反感,第四次之后就反胃、想吐。
有人说过: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所以,写小说自然要写美女。特别是情感类的小说,美女当主角,美女唱主线那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怎么写?写成什么样?却表现出写作者的情趣,体现出写作者品格,反映出写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有句老话:“小说者,正史之余也”。也就是说,即使是小说,但只要是公开发表,也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所以,反映的也应是当时的社会现象,传递的也应是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在写作小说时,作者就应该约束一下个人的喜好、节制一下个人的情感、提升一点个人的情趣。就是在暴露丑恶时,也要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就是在揭露黑暗时,也要给人以希望的光明;就是在批判现实时,也要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就是描写邪恶时,也要有高尚的情怀!不能用媚俗的写法去迎合庸俗的情趣,用赞颂的态度去表现社会的丑恶,更不能用猥亵的心态、恶俗的笔调去描写女性。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学创作不是工厂生产产品,可以一次设计,然后按规格、按批量生产,越是一致越是合格,越是同质越是叫好。文学创作的魅力就在于每一个文学形象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是不可复制的特制品。所以,都必须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作者长期观察的表现,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是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独特感悟的体现。记得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世界上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美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再用鲜花比喻美女的人是庸才,第三个还用鲜花比喻美女的人是蠢才”。
但现代有些作家在写作时,却缺乏独到的感悟,没有独特的的刻画,而是有些鹦鹉学舌,跟在别人的后面,人云亦云。有些作者甚至连小说的构思,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描写,矛盾的冲突,事件的结局都是亦步亦趋。别人用美女衬托,他也用美女衬托,别人用美女过渡,他也用美女过渡,别人用美女作佐料,他也用美女作佐料。结果把美女写滥了、写变了,写成了不入流的东西。不仅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生活的启迪,甚至还影响了社会风气,教坏了青年学生!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有些作者创作的功利性目的太强,总想早出名,想捞大钱。所以,没有沉下心来细细地感悟生活,不是静下心来慢慢地观察社会,更没有认真地反刍、咀嚼、消化生活。而都是写“急就章”,是什么来钱就写什么,什么好卖就写什么,哪管它社会效益?哪管它读者反响?有些作家动辄百万字、千万字的作品,但是,却没有一篇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没有一句能够让人记住的话语!
所以,要改变这种现象,作家们应该有范文澜先生说的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作风,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静。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让自己的创作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