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在乡间
今年麦天,我照例收拾好行囊回到老家割麦,由于知道这是高强度的农活,所以轻装上阵,连本书也没有拿。乡间生活总是恬淡幽静。干完了一天的活,夜里有充分理由休息。坐在沉默的老屋,心静如水。母亲在一旁永无休止地
今年麦天,我照例收拾好行囊回到老家割麦,由于知道这是高强度的农活,所以轻装上阵,连本书也没有拿。乡间生活总是恬淡幽静。干完了一天的活,夜里有充分理由休息。坐在沉默的老屋,心静如水。母亲在一旁永无休止地忙着杂活,日复一日地喂着她的猪、羊、鸡;蚯蚓在院子里低唱,蝎子在墙角纳凉,一只壁虎伏在屋檐下的灯光旁静候着美餐。一弯红月亮悬挂在黑乎乎的树梢,和不多的几颗星星守候着乡村。月光下,这里的一切都很美。那树木、房屋、田野,都闪着点点碎光,辛勤的劳作之后,一种蓬勃自足浪涛般涌起,一股肥沃迅速地填满胸襟。
晚上没有书读,也是件寂寞的事,于是就听母亲讲五十年前那些艰苦岁月,那些饥肠噜噜的日子,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后来危在旦夕的卑贱的生命。说得多了,怕母犯她的老病,赶紧催她睡觉,一个人便又在院里斑驳的月光下徘徊。
一天夜里,我打开大哥没有上锁的简陋的书柜,居然扒出了几本上世纪7、80年代的《河南文艺》、《奔流》、《百花园》、《小说月报》等,我就着萤光灯读起来,越读越有兴味,越读越放不下它们。我在1981年12期《奔流》上读到我省南阳散文大家周同宾的《梨花院》以及1986年《百花园》中他的《水井两记》,那故事是如此简炼,情调是如此昂扬,语言单纯而又清新,婉如这乡间的夜风,又如古井里的水一样叫人清爽。就连文艺评论也是棱角分明,象老师批改作文一样有好说好,有不好就明确指出,让人很长见识。
这些年,物价飞涨,每月那点可怜的工资济不了什么大事,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买书划算,每次外出,对商场,服装没什么兴致,倒是见书店我就想进去转转,对地摊上的旧书、盗版书更是钟爱有加,年头不多,家里两个书柜里摆满了名著、散文集。遗憾的是,有时虽能在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但摸摸这本,抚抚那本,深入地读下去的信心几乎没有了,只是长时间地盯着书背,想着窗外的一些琐事。
今年夏天,在乡间的老屋里,无意中看到几十年前大哥读过的杂志,给了我最原始最本色的享受,一种难以言说的深情带动记忆的旋风,浓重地环绕着,旋转出历久弥新的心情,象诗人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中所说的:
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
放大了胆子,但摒住了呼吸
乡间的夜里,有一两本薄书相伴,象一种神秘的力量,在那凉得需要盖上被子的土屋,我睡得十分安稳,连梦境也绿茵茵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nanyangjinxu.com/html/sanwen/xo757s6o7h3gy.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