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孩子

那些孩子

血型杂文2025-04-05 03:25:35
在乡镇中学周围总能看见许多染着黄头发,嘴角叼着一支神气十足的烟,脖子上挂着容易令眼睛过敏的骷髅之类的饰物,裸露的胳膊纹着艳丽的符号或图形,穿着时尚,帅气逼人,他们用足以杀死任何胆怯的细胞的眼光打量着一
在乡镇中学周围总能看见许多染着黄头发,嘴角叼着一支神气十足的烟,脖子上挂着容易令眼睛过敏的骷髅之类的饰物,裸露的胳膊纹着艳丽的符号或图形,穿着时尚,帅气逼人,他们用足以杀死任何胆怯的细胞的眼光打量着一切。当然,在他们感觉到对手似乎很强大时,则会露出孩子似的不安——一种不成熟的人特有的形象,总会赶紧躲到你的眼光看不到的地方去。
很多老教师说,很多年以前,这里并没有这样多的这样的孩子。那么他们是从那里来的呢?我很疑惑。记得《圣经》里说世界上原本没有魔王撒旦的,后来的撒旦是法力高强的他天使路西法多堕落的化身。也有人说撒旦善于伪装成天使的摸样。不过对于那些孩子,我更相信第一钟说法;而相信第二钟说法更适用于成年人。我关心的问题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堕落?这是一个令人很不舒服的问题,却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苦思冥想……
抛弃!那是一群被社会、被父母、被学校、被老师、被同龄人以及被自己所抛弃的孩子!
社会抛弃他们,是因为社会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是人类关系的总和所堆砌而成的金字塔。很多人崇信达尔文的学说,也崇信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态规律。那些孩子,是人类关系的余数,注定要被达尔文的理论所开除。然而他们确实存在,存在于每一个阴暗的角落,寂寞与寒冷做伴。当他们的数量庞大到足以为打发寂寞和驱除寒冷而狂欢的时候,他们便会在阳光之下如此之多地炫耀自己汗涔涔的脊梁和胸膛。也许,他们的亲人对此早已欲哭无泪。
父母抛弃了他们。没有知识文化的父母固然极有可能因为愚昧无知而可怜可悲;而拥有智力与财力的父母却丧失了肩负神圣职责的信念与热情则更令人可叹可恨。标榜着狭隘的传统或者玩耍着自由享乐的游戏,甚至依仗着权势或者某钟特别的关系的父母则最为可怕可憎。
学校抛弃了他们。《十八岁的天空》里主人公讨论了一个“铁轨定律”:有一个地方,有两段铁轨。一段是新的正在使用中,一段是废弃的旧铁轨,两者是连着的。某天,新铁轨上有一群孩子在玩耍,旧铁轨上有一个孩子在玩耍,火车来了,司机发现了危机,他必须马上做出选择,那么他该怎么办?很多人都会做出牺牲少数换取多数的结果。然而,因为那一群孩子的错误而牺牲一个选择选择正确的孩子于公理何在?真正的选择是司机及时刹了车。学校为什么不能?我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是教育一盘棋,学生不过是卒子,老师则是车、马、炮,领导是转不出九宫的士,教育部门就是能一击致命却又总遭千夫所指的老将。其他形形色色的人则是会飞的大象。那么搏弈的人是谁呢?是利益。
老师抛弃了他们。有无奈的,有无能的,有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的,也有做了有限的努力而无力坚持的。无论什么理由,我们都抛弃或者参与抛弃了一些孩子。我们无法否认,我们所能挽留下来的孩子之中不会出现恶人,也许我们多抛弃的孩子当中会出现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然而对于两者,我们都无颜以对,因为我们也是被抛弃的学生所抛弃的人。
同龄人抛弃了他们。因为害怕、畏惧、受威胁以及被教唆,所以要抛弃他们。在作文里,我也看到过不少企图以真诚挽留住朋友的事例。结果有三种:A、也成为被抛弃的人;B、最终彼此抛弃了彼此;C、留住了真善美(很罕见)。在同龄人中分出善恶美丑来,是一件足以让人类悲哀的事情。那些被抛弃的孩子其实是最孤独最寂寞的孩子,他们不能与善为伴,只能选择与恶为伍。每一天,他们又免不了时常出没于学校周围,如同饥饿的野兽,直到他们必须为了生存而大多走上不归路。他们的出现基于两个动机:一是有意识的炫耀与引诱;一是无意识的留恋与向往。
他们自己抛弃了自己,一个人的沦丧必须通过最后一关,那就是他自己。对于只是孩子的他们而言,通过这一关比起尚且正直的青年们要容易得多。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是社会、父母、老师、同龄人和自己都不需要的人,我们的冷漠可以做证,我们的软弱可以做证,我们的强暴可以做证。出了绝望,还有什么可以想的呢?当他们被抛弃之后,便能够很清晰地从“正常人”的身上读出一系列令人沮丧的词组来:社会的渣滓、父母的报应、学校的劣等生、老师的眼中钉、同龄人中的坏蛋、放任自己堕落的人……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很肤浅,是不是源于肤浅的教育呢?我陷入了更大的疑惑。也许是我对自己不满意,因为我所能做到的是如此肤浅。当我不在囿于老师的身份时或许才能懂得更深层的道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