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商人(下)
中国商海另一个传奇人物,就是牟其中。他的人生有一件标志性的大事,即在“文革”中与他人合著《中国向何处去?》,因言获罪被判死刑。好在没有立即执行,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故事了。但这却给牟其中披上了一层大无畏
中国商海另一个传奇人物,就是牟其中。他的人生有一件标志性的大事,即在“文革”中与他人合著《中国向何处去?》,因言获罪被判死刑。好在没有立即执行,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故事了。但这却给牟其中披上了一层大无畏的面纱,并吸引了一批追随者。5年的狱中生涯,成了老牟最愿意向别人讲述的历史。牟其中的另一传奇就是以一批国内滞消的罐头,从前苏联换回4架T-154客机,赤手空拳赚了一个亿,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奇迹,从此他的宏图大愿就一发而不可收拾。1995年福布斯排行榜上出现了牟其中的名字,他当之无愧的成了中国的首富,随后他的发展目标听起来就有点吓人了。他要从山西的平朔到天津挖一条运河,把山西的煤直接通过水路运到天津港。他要开一家能够发射商用卫星的专业公司,到俄罗斯去发射商用卫星。他要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让印度洋的暖风吹过来,使山这边也变成江南……。他的想像力已经超出了一个商人的头脑,听起来似乎更像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一句名言:“上帝想让人死亡,必先让其疯狂。”看来牟其中疯狂了,所以他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1999年11月,武汉市检察院向法院提出公诉,指控南德集团犯“信用证诈骗罪”,涉案金额达8000万美元,给中国银行湖北分行造成损失3500多万美元。庭审时,南德集团认为该案只是与中国银行湖北分行之间的经济纠纷,南德并没有涉嫌犯罪。牟其中辩称,自己的所为只是融资,是“借钱吃饭”,不是犯罪。”牟其中在看守所内写就50000余字的上诉状,坚持自己的行为是融资而非诈骗。用法律的术语说,就是他的行为构不成“信用证诈骗罪”的法律要件。即使有诈骗,单凭南德公司也不可能完成整个诈骗活动。牟其中用一句粗俗的语言为自己辩护,说是“太监犯不了强奸罪”。然而老牟的辩护是显得那么无力的,2000年8月22日,牟其中被终审判处无期徒刑。
法律界对牟其中的案件很关心,有罪无罪众说纷纭。牟其中也从未停止过申诉。2003年,牟其中被减刑,改判为18年。但仍有传闻,说是他的案件可能会重新审理,能否重申,何日重申,仍然是个迷。因为在中国,“信用证诈骗罪”的司法解释还有待完善。时至今日牟其中的案件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司法界的人依然对它表现浓厚的兴趣。早在2001年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就在《中国律师》上发表《为牟其中辩护》一文,认为此案存在错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信用证法律专家金赛波,在其编著的《中国信用证法律和重要案例点评》中,也对此案一审判决进行了否定。直到2004年4月17日,有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高铭暄先生,他仍对此案表示关注。虽然他说,过去时间良久许多细节不是记得很清楚,但他肯定,那个判决是有问题的。虽然案件尚有诸多疑点,但如没有力能回天的人一锤定音,牟其中想翻案恐怕很难,不过老牟自己似乎很有信心,据说他现在已经谋划重出江湖了。
2007年,牟其中曾经的追跟随者、现万通集团的董事长冯仑在他的新书《野蛮生长》中说:牟其中的商业逻辑并不是都不成立,但是这个逻辑跟社会制度的变化节奏不够吻合,和体制变革的逻辑是冲突的,所以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小。透过牟其中的个案,冯仑,这位今天的成功商人悟出了道理:做一件事,商业上的合理性和制度上的允许程度是直接相关的,必须有很好的配合。老牟面临的问题就是商业逻辑和社会制度逻辑的冲突,老牟最后也败在这个地方。倒卖飞机这件事情勉强成功,后来其他项目为什么都不成功呢?其实他每一个商业计划,包括炸喜马拉雅山,商业逻辑都是成立的,但这些计划是为当时的社会体制所不相容的东西。
最早的一代民营企业当中,牟其中是最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但由于他的创造力、想象力跟体制环境脱节、对立得太多,所以大部分都成功不了。这种命运使他成为“过去的一代”。商业上的成功还要和制度环境相适应。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任何商业计划都有一个跟体制环境的配合问题,如果不能配合,其结局只能是牟其中第二。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