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红楼》
看到红袖网友伊冬泛青在一篇日记里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妙玉、贾惜春三个人物所发的一番议论,笔者也深以为然。于是,就又看了几天《红楼》,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新的认知。在这儿,就要说到曹雪芹的诗才了。其实
看到红袖网友伊冬泛青在一篇日记里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妙玉、贾惜春三个人物所发的一番议论,笔者也深以为然。于是,就又看了几天《红楼》,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新的认知。在这儿,就要说到曹雪芹的诗才了。其实这一点有时会被人们所忽略。笔者以为,曹公不止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一位真正的大诗人。他能根据大观园中众多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文化程度、诗文才能,而为他们量身定做意境或高或下、水平或优或劣的不同诗章,而且流畅自然,游刃有余,不露斧痕。而曹公借林黛玉、史湘云等人之手写出的一些诗文,是他最好诗文的一部分,集中展示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一部分诗词气度雍容不凡,或清峻高逸,或洒脱超拔。
如他写到湘云作《对菊》一诗:“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这首七律淡泊冷峭,风骨凛然,堪称咏菊诗中的翘楚。同时,曹公也用诗笔把史湘云写活了,其虽历风霜而犹显高洁的品性跃然呈现于诗里行间。类似这样的上乘佳构在整部《红楼》中不胜枚举,在此毋庸赘述。而举此诗为例,也因为在众多红楼人物中,笔者最欣赏的,正是“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史湘云。
写到这里,笔者倒想出另一种读《红楼》的办法来。一些读者或因忙于工作、社交、家务而少有闲暇,或因不耐烦书中儿儿女女、情情爱爱的琐事,或看到这么厚一百二十回的巨著而有点望而却“读”,总之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能把整部《红楼》读完,有的就干脆束之高阁,来日方长了。笔者以为对《红楼》倒不妨来一个精简化读法:只细读书中的诗、词、联语,也包括一些曲子、判词、偈语,而对其它内容则可以浏览即可。这样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既能达到通读《红楼》的目的,对每一个书中的重要人物都能有较深的理解,又能抓住该书的主旨和思想精髓。这些诗、词、联语等是曹雪芹集毕生对人世沧桑巨变、冷暖炎凉的感悟而作出来的,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读懂了这些诗词,也就读懂了曹公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时序已进入了盛夏,酷暑来临,不宜出行。工作之余,于家中闭门不出,或坐或躺拜读《红楼》,读其中的诗、词、曲、联,不啻是在嚣烦尘世中找寻到一处清凉佳境,也完全能体会到古人那种“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深幽心情。
谢谢篇首提到的红袖网友,引发我又重读《红楼》,从而体会到更多一些道理。愿与网友共赏《红楼》,同品曹公诗文。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水浒》中最可恶的人
下一篇:再议御景熙岸售楼处被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