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质量,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成本与质量,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减样杂文2025-04-15 12:25:08
一位权威专家说过:“中国的制造业,平均利润率普遍达不到8%。众多企业别说在海外上市,就是上沪深股市,也要跨一个门槛”。结果是过程的反映。从这个结果来看,制造业着面临极大的危机和风险。一、制造业危机来自
一位权威专家说过:“中国的制造业,平均利润率普遍达不到8%。众多企业别说在海外上市,就是上沪深股市,也要跨一个门槛”。结果是过程的反映。从这个结果来看,制造业着面临极大的危机和风险。
一、制造业危机来自以下方面
1、产品危机。制造加工业的特点是投入大、转向慢,产品结构的调整,受着投入、回报的影响。而产品的一贯制,同质化趋向严重,又面临着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挑战,迫使企业不断地创新。一旦改变产品结构,企业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将付诸东流。并不是的所有的创新都能成功,创新本身也有风险。如管理模式对自主创新的抑制、投入本身与回报的不成比例、产品开发后市场终端的角逐竞争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新产品开发,要与现有技术、设备、工艺相匹配,以减少投入的风险,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2、价格危机。产品的价格是成本构成和利润产生的主要因素。当前,制造业产品在市场上“降”声一片,几乎几天一个价地下滑,而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原材料却不断攀升,达到了企业无法消化的程度。同时,各种税收费用也加重的企业的负担。去年下半年国际铜价4000、5000美元直线攀升到美元。目8000前,仍在6000美元高位徘徊。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这个价格尚有看涨的趋势。换句话说,制造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3、竞争危机。目前,民营企业大举进入各种领域。国有企业已不再在制造业这个领域内一枝独秀、风光无限。成本、质量、价格和人力资源等,国有企业已不占据明显的优势。而模块化的采购、供应方式,更使国有企业雪上加霜。民营企业追求的是优质的产品配套件,已求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和产品利润最大化。质量是赢得市场的公开密诀。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一块,分食的人多了,就只有比眼明手快。竞争不仅仅体现在经营方略上,还体现在自主战略联盟上、合资合作上,以寻求扩大规模优势,形成区域扩张、行业扩张,规避企业自身的风险。
4、管理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通过管理理念的推广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来实现的。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普遍而言,都是“有为而治”。绩效考核、技术入股等激励机制的运用,从一个层面上讲,是尊重人的自我价值,更多的是发挥人在企业中的自身潜能。在现代企业日趋激烈的市场,采用刘邦似的“无为而治”,就只有死路一条。企业文化的实行,无疑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体现了企业的价值核心。但企业文化需要不断的传承、延续、吸收,一旦停滞不前,企业的垢病就会暴露无遗。管理的刚性,是对传统管理的挑战。
5、质量危机。众所周知,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质量、采购质量、制造质量、营销质量等。质量的反映来自终端,即:用户对企业产品的反馈。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和性能,进一步说还包括品种、款式、外观、功能。中国贸易顺差的加大现象,往往就是在进口了原器件,组装后又低成本的、大量的销售出去。国内市场产品的踊堵,产品的竞争已升格为样式的炫目、外观的新颖和文化的品味上。这些迫使企业紧跟市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经营层面上的思考及对策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增长的需要。”什么是解放生产力?从企业层面上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只有企业在不断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使企业的生产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企业的生产规模由简单重复向规模效益转变。
面对制造业两高一低的状况(两高一低: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员工的生活需求不断攀升,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只能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在物质、资金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自我巩固、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路子,坚定信心,奋力与同行业抗衡,才能促进企业走出低谷。
1、控制费用,降低成本。企业的实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面对不断下降的产品价格,束手无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速度的增长,企业的产量、销售收入大幅度提高,但并不意味着制造业日子好过,相反,却因为产品附加值的减少,变得忧患丛生,管理费、售后服务费高得惊人,这也是造成毛利率低、甚至亏损的原因。一位老总说过:看不见危机,就是真正危机到来的时候;看不见困难,也就是困难真正到来的时候。面对困难和危机,作为企业员工不能漠不关心,熟视无睹。而应该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化解危机。企业要根据经营总盘子,对各种费用指标严格控制,实行有计划的分解和实施,力争把各种费用降下来。同时,要辅之以行政手段,严格考核,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对超标费用的单位和责任人实行惩罚,把指标真正落实到人头上。这也是一些优秀企业在严格管理上的普遍做法。
2、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必须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扎扎实实地抓好产品质量。一是提高质量,就要严格贯IS9002的质量理念,坚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指导思想,扎扎实实的抓好质量理念的贯彻落实。二是提高质量,就要切实抓好工艺纪律的检查和执行,实行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是设计、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作为每个员工,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点。推行计件工资制,无疑是改革也激励和鼓舞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斗志;同时,我们也看到实行计件工资制后,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个别员工片面追求分值和收益,在生产过程中粗制滥造,造成企业营销成本和服务成本的增加。因此,加强工艺纪律检查和执行,是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必须层层落实,一级抓一级,把提高质量作为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抓好抓实。三是提高质量,必须在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上想办法、找窍门,企业要积极推行技术项目负责制,激励和促进工程技术人员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特别是重大的质量问题,要作为技术课题项目进行立项,组织人员进行攻关,把激励机制和工作责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工程技术人员用好、用活。
3
标签
相关文章